凤凰古城跳岩
沱江跳岩,位于凤凰古城北门外沱江河道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旧时是东北向进出凤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
沱江跳岩清末曾被洪水冲坏。为方便百姓进出,乃在原址上游20米处修一石墩木桥,也称“跳岩”。该“跳岩”全长100米。15个岩墩依次横列在沱江河床上。岩墩均用红砂块石修砌,墩与墩之间相距5米,上面用木板搭铺,木板再用铁链捆牢,固定在河两边的铁桩上,防洪水冲走。
辛亥革命凤凰光复起义、解放战争,部队都是以此为主要通道向城内发起进攻。几度风雨霜雪,几度沧海桑田,跳岩仍坚固牢实,保存完好,如今不仅是沱江河上人们来往的要道,而且成为凤凰古城颇具民族特色的亮丽风景。
1999年底,凤凰县人民政府又在原址修复老跳岩。上下两跳岩,沱江上的跳岩古朴有趣,不仅有潮涨潮落的情趣,而且时常有苗家姑娘背着山货飘逸行走的风景。桥岸那一溜清光岩石铺就的码头,整天不绝的棒槌声,嘻嘻哈哈的喧闹声,汇成了女人们世袭的乐园。成为凤凰古城颇具民族特色的一道亮丽风景。
沱江“跳岩”,是湘西特有的交通方式,也曾是进出凤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乾嘉苗民起义、辛亥革命凤凰光复起义、解放战争,这里都是进攻凤凰古城的主要通道。沈从文、黄永玉等文学艺术大家,也是从沱江的“跳岩”走向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