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凤凰古城旅游网>>民俗民风

土家族——社会风尚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www.i7fh.com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6日

十、社会风尚
    从20世纪50年代起,作者就到湘鄂渝黔接壤地区进行过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调查。80年代以来,每隔一两年作者总有一二个月的时间到土家族地区进行访问或工作。那里的社会面貌和新中国建立前相比,真有天渊之别。特别是1979年以后,那里的州治、县城和一些乡镇面貌,可称焕然一新,令人赞叹。
区域自治
    在国民党时期,中国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曾到湘西进行过较长时间的实地调查,他们在《湘西苗族调查》一书的序言中,除记述苗族是少数民族外,还承认在湘西有一种“土人”。可是,国民党政府根本不承认湘西有土家族。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湖北省政府曾派人在鄂西寻找巴蔓子之墓,结果一无所获,只在来凤一带查有土司遗迹,也称当地有“土人”活动,但不承认土人就是土家族。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曾多次派出民族学、民族语言学等学科的教授、专家和民族工作者,到湘鄂渝黔四省接壤地区,对土家族的地域、语言、经济生活和建立在共同文化基础上的心理素质等,系统地全面地作过实地调查,并结合土家族的历史和族称、民族意识等进行研究鉴别,在1956年10月由国务院宣布土家族是我国的单一民族。从此,土家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获得了民族平等的地位,享有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政府内有三个土家族任副州长,这是土家族与苗族联合实行区域自治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州。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府为了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民族问题,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区恢复了部分群众的土家族成分。1980年,在湖北建立了来凤和鹤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1983年12月,撤消了来凤和鹤峰的自治县建置,在原恩施地区的区域内,建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后改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是土家族实行区域自治建立的第二个自治州。渝东南涪陵地区的一些群众的少数民族成分得到恢复。1983年11月7日和11日,建立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西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4年11月10日、13日和18日,又先后建立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渝东南五个自治县的建立,满足了少数民族的多年夙愿,大大地调动了川东南各族人民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土家族聚居地区共建立了两个自治州和九个自治县。土家族、苗族人民获得民族区域自治权利的喜悦心情,是难以用笔墨表述的。每当庆祝大会时,土家人民总是那么热情奔放,载歌载舞地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好,即兴而唱的一首赞歌:
    唢呐支支一个音,
    木叶声声吐衷情。
    锣鼓阵阵伴舞步,
    山歌曲曲颂党恩,
    土家自治处处春。

城镇山寨变了样
    新中国建立后的五十多年来,土家族的聚居地区变化迅猛,真是天变、地变、人也变。从台湾或国外回到自己家乡探亲或观光的人,无不异口同声地惊叹:“路也找不着,完全变了样。”
    湘鄂渝黔接壤地区,随着城市交通的逐步改善,工、农、林业的大发展,山区内外交往更加频繁,中外贸易兴盛,土家山寨城镇逐年改观。
    湘西自治州古丈县的罗依溪,过去主要是酉水岸上进出沅陵的一个水码头,坐商只经营油盐酱醋等杂货。现在枝柳铁路、吉首、永顺、大庸公路都经过此地,使罗依溪成为自治州北部的一个水陆交通枢纽。这里建有自治州的最大贮木场,年吞吐木材量达4万多立方米。现代化的建筑物鳞次栉比,它已成为一座新型的湘西北镇市。
    鄂西巴东的野三关土家,过去商品观念淡薄,从不事商,随着武汉市到恩施公路的畅通,当地生产日益发展,农民中亦商亦农的个体户不断增多。政府为了方便城乡交换,加以组织和引导,第三产业发展很快。野三关现在已成为新型的集镇。
    渝东南土家地区石柱县的西沱,原来只是黔江、咸丰、来凤等地群众到云阻贩盐的歇脚场墟,只有11户在长江靠木船运输的船家,现在已成为长江航运上的一个良港。仅石柱航运公司的年吞吐量已达8万吨。公路可通鄂西利川和王场,与川汉公路连接,促进了造船等现代化工业的兴起,现代化的高楼成排建起,俨然是一座新兴的山城。
    县城变城市的首推恩施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恩施市。新中国建立前这里是“行车灰成龙、下雨满道泥”,这是对施南镇的真实写照。镇上住着汉族和土家族居民不满万人。而今随着经济文化事业的大发展,每天都有从武汉到恩施的民航飞机往返,市区面积较解放前扩大了四五倍,人口增加到近八万人。
    土家地区的县级镇五十多年来,发展十分迅猛。几乎每个县治所在的镇市,都拥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工矿企业和学校。改革开放以来,湘西北部的龙山,由于卷烟业的兴起,促使整个县城变了样。大庸县随着枝柳铁路的通车,工农业生产加快,特别是张家界已建成一个新型机场,城市建设是一年一个样,旅游业异军突起,现已成为国家级旅游城市,它是土家族地区的一颗耀眼明珠。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治所在的钟乡镇,新中国建立前,是个不满5000人的小镇,屋小檐低,街道狭窄,河堤残破。新中国建立后,县城居民增至24500人,铺设混凝土路面2.7万平方米,街道平坦宽敞。楼房耸立,植树1.1万多株,绿化和美化了环境,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峰镇的变化更是突出,新中国建立前这个小镇不满千人,只有两家经营缝纫、手制小农具的个体手工业户和几家私商,有不到500米的简陋街巷。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现有县、镇办的大小工厂15个;新建的街道长达4公里;安装了2800米自来水管,修成2000米长排污下水道;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电灯,不少居民户有了家用电器;城镇居民增至10871人,成为五峰山下天池河畔的夜明珠。
民族之间的新风尚
    湘鄂渝黔接壤地区的土家族、苗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随着生产关系的变更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贯彻实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新中国建立前,四省市接壤地区居住的各民族,由于历代统治阶级实行民族歧视、压迫的结果,使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很深,“冤家河”、“冤家坝”和“冤家村”,比比皆是。
    新中国建立后,早在20世纪50年代土家族聚居地区的各族农民,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就结下了深厚的民族友谊。古丈田家乡的土家族农民因天旱无水不能种水稻,须改种红苕,龙鼻乡的苗族农民便自动组织友谊支援队,爬山涉水100多里,把红苕苗无偿地送到田家乡,帮助土家兄弟生产救灾。龙山县在1958年要兴修运河水库,但要淹没来凤、宣恩两县的小部分土地,三县通过协商,来凤、宣恩两县主动妥善安置了水库区的移民。1959年,三县为了扩大水库效益,组织三个县的土家与汉族农民,苦战一冬,扩大了来凤、宣恩4万多亩稻田的受益面积;大家都高兴地称它为“兄弟水库”。正如各族人民歌颂的那样。“各族人民一家人,亲如兄弟心连心,并肩携手搞生产,家家富裕早来临。”
    20世纪80年代,由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深入贯彻,四省市交界地方各民族的新型关系,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乡与乡的协作更好。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黄连乡与渝东南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保安乡,已由新中国建立前各民族互不往来的疏远状态,变成了友好合作的关系。这两个多民族乡被鱼洞河水隔开,只有一独木桥相通,来往极不方便,每逢山溪涨水,小学生过桥时,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河去。1985年经两个乡协商,集资和义务劳动共建大桥;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团结奋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终于搭起各民族的友谊桥。黄莲乡人民因在新中国建立前深受没有文化之苦,主动筹办民族小学,苗族村的村民便腾出住房作教室和办公室,由两省三个民族的群众献工献料,很快办起“湘川友谊小学”;有土家族学生54人,苗族学生85人、汉族学生14人;正孜孜不倦地在那里勤奋学习。这所学校在民族团结中诞生,在民族团结中发展,1984年被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评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有一次,保安乡的大坳村各族群众上山劳动时,一间牛栏失火,很快会波及全村,大堡村民发现后,就奋不顾身,涉水过去灭火,抢救了耕牛和住房。1981年大坳村和大堡村都遇上大旱,大坳的20多亩田旱情特别严重,大堡就抽出抽水机去帮助抗灾。1986年,两个村为搞好春耕生产,合伙出资和同出劳力修了50多米长的水沟。大堡没有电照明,大坳就把电线拉到大堡去,使大堡在夜间也大放光明。这两个多民族居住的村寨互相帮助,彼此学习,共同进步,成为民族团结的榜样。
    在四省市交界的多民族地方,昔日的“冤家河”、“冤家坝”和“冤家村”,今日已变为“友谊河”、“互助坝”和“团结村”,而且已扩大到乡、区、县、州之间的协作区域,特别是最近三四年,协作区域扩大得更快。
    在历史上四省市边区的各族人民,都是分界而居,新中国建立后,多跨界往来,通过经济上的互相支持,文化上的彼此交流,亲如一家。同年生的兄弟,虽不是同一个民族,他们也往往“认哥弟”或“打老庚”,各族男女青年也不受民族成份的束缚,互相通婚。因此,这个地区的家庭中,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成份。龙山县大堡村的14户人家,有13个家庭主妇来自对岸的宣恩,而大堡的土家姑娘有80%又嫁到了宣恩县。在多民族的家庭里,彼此比团结、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已蔚然成风。恩施州、来凤格勒车住着一位年逾六旬的土家族老妈妈周碧玉,20多年来,她自愿把失去父母的九个幼婴接到家里抚养,还义务赡养七位鳏寡孤独的老人。在这些男女老幼中,汉族、土家、苗族都有。她为他们洗衣做饭,端茶递水,使少有所养,老有所终。她家生产就序,经济富裕,全家和睦,群众称周妈妈为“义务妈妈”,称她家是“民族团结之家”。
    湘鄂渝黔接壤地区土家、苗家和汉族人民在共同劳动和共同斗争中,结成了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正如土家族群众歌唱的那样:
    太阳出来照山寨,
    山山岭岭紧相挨。
    村连村呀寨连寨,
    木楼瓦房排对排。
    同饮一井水,
    同砍一山柴。
    淘井一路去,
    栽树一路来。
    清清泉水流不断,
    巍巍群山永不衰。
    水绕青山山映水,
    土家苗汉分不开。

凤凰古城旅游接待中心
独立成团咨询专线:400-8830-999
散客拼团咨询专线:微信:13207445888
自助游线咨询专线:微信:18974493319
自驾车游咨询专线:微信:18974413622
商务会议咨询专线:微信:18974413522
报名流程
1——选择来张家界的交通方式
2——选择更好更合适您的旅游线路
3——联系我社进行详细咨询
4——按照您的要求进行行程确认
5——导游在出站口接站启程
凤凰旅游线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