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凤凰古城旅游网>>游人游记

从一个人看一个地方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www.i7fh.com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3日

从一个人看一个地方
    高健玄
    远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浪到来之前,一群又一群的人去湘西,像去埃及看金字塔、去巴黎看罗浮宫一样。那时候,湘西的苗疆古长城还未被发现。人们为什么要去湘西?当然不止于湘西的山水,不止于湘西的民风民俗,人们去湘西,完全是因为一个人,他虚构了一座《边城》,写了一条实实在在的沅水。虚虚实实,湘西的内涵和外延,多了深长的意味。虚实之间的那块神秘之地,成了永远意味深长的湘西。
    知道湘西的人,都知道沈从文。湘西这块版图,似乎是沈从文精心绘制的一枚邮票,他由近及远,传递给世界另一种信息。沈从文的湘西,是精神化的湘西,那个湘西在哪里?在湘西吗?好像不是。犹如我们在湘西并未见到沈从文笔下那样一处边城,又好像我们正身处边城的氛围之中。沈从文赋予湘西别一种价值,这价值是虚的,精神化的,一个梦中的家园,一缕遥远的炊烟,一种柔软如水的生活,一种哀愁的游戏。这价值又是实的,她又几经被人物质化了的,比方说湘西的旅游要开发,沈从文笔下的景物、他的故居、他的墓碑,都成为一个个景点。吉首有处宾馆,干脆就叫“边城宾馆”,这一切都没关系,沈从文早已是湘西山水的一部分,要怎么开发就怎么开发。昨天的文化,成为今天的经济。
    然而,沈从文不是一个景点,他是一种气象和大度的景色。
读过他的《边城》和不多的几篇小说,还有他写沅水写湘西散文。在我未曾到过湘西的时候,我是由先生的笔下走进湘西的。沈从文时代的湘西,称为中国的盲肠,这个比喻,含义很复杂,好像一块多余的国土,这当然就她的经济价值而言,她给国家的赋税是几可忽略不计的。那时的湘西,山很绿。水很秀,很像沈从文那清新的文章颜色,那时的湘西几乎没有什么工业,湘西最有名的实业家李烛尘也是在天津这座工业化城市做他的化学工业。湘西水土无污染,生态环境很好。那时候的湘西,人在树林子里行走,河在树林子里流淌。那时候的酉水河,那时候的沅水,拿瓢能舀到鱼虾。我想,沈从文的性情,他的思想和精神,是在这样纯净的环境中长成的。这性情如湘西山水,是和善的,这思想也如湘西山水,是达观的,这精神如湘西山水,是浪漫的。在洁净美丽的环境中呼吸,是自由的,生命在这种状态下是美好的。难怪,那么多人,一群人一群人去湘西。虽然,城里人一打开电视机,就能纵观景致,各种奇花异草,各种珍禽异兽,早已移居城市,人们还是一路风尘去了湘西。他们来这儿肯定不是为了录个像,留个影,他们来湘西是经历、体味、亲近一次这儿的山水和空气,经历一次山野的风与阳光,体味一次月朗星稀的夜宿。而这一切,沈从文百年前就经历过,他而后写下体味过无数遍的湘西,给人一种诱惑和向往,让我们记住,我们有那样好的一块地方,有那样一种如歌如画的生活。
    沈从文在一个时候曾说:  “我和我的读者都过时了。”他感叹一些事物正在老去。
我想,沈从文的这种无奈是真实的。许多东西日复一日地出现,许多东西也日复一日地消失。有时候,你对一个地方很难作出这样的判断,这地方是变得更好了还是变得不那么尽如人意了?
    无论是人文的湘西还是自然的湘西,或者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种,都是美丽的,我们确认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平和、洁净、没有嘈杂和污染的生活。我们由此生出对湘西这样一个地方的爱恋,成为人性的一部分。
于是,我们,这世界上匆匆忙忙的游客,不远千里来到湘西,拿山溪水洗掉一路风尘,洗掉岁月的尘垢,照一照山水的明镜,沈从文这位百岁老人伴我们同行,在历史的湘西和地理的湘西行走,半是怀念,半是思考,半是快乐,半是忧心。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并未过时,山河并未老去,人类的家园平和而洁净。
    我看过沈从文的故居和墓地。那故居就是湘西的古朴,那墓地就是湘西的自然。墓地其实是一块大石头,石头下是泥土,这位湘西老人成为泥土的一部分。
    湘西于是多了一块石头,这石头上刻着一个永远的名字。湘西于是多了一把泥土,湘西泥土于是添了一些重量。
    一个人就这样同一个地方联系在一起了。
    沈从文身后的世界依然美好。
    这美好是一份纪念。
    我是在很迟一些时候来到湘西的。

凤凰古城旅游接待中心
独立成团咨询专线:400-8830-999
散客拼团咨询专线:微信:13207445888
自助游线咨询专线:微信:18974493319
自驾车游咨询专线:微信:18974413622
商务会议咨询专线:微信:18974413522
报名流程
1——选择来张家界的交通方式
2——选择更好更合适您的旅游线路
3——联系我社进行详细咨询
4——按照您的要求进行行程确认
5——导游在出站口接站启程
凤凰旅游线路
分享到: